字体大小:
蓬莱水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是“海洋水下长期在线生态环境定量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编号:201505015)项目的研究成果,旨在通过对动力-化学-生物要素的多参数实时在线监测技术研发,实现对目标海域水质的全程监控、对突发性水质风险的准确预警,为我国近海生态灾害的频繁发生、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等管理需求提供监测预警的技术手段支撑,以减少对我国沿海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影响。
系统主要包括岸基站、海底电缆、水下节点和监测仪器,系统正式布放以后,岸基站每天通过光纤以太网源源不断的获得水下监测节点上传的监测数据,包括视频图像、地震波、潮位、波高、流速、流向、ph、温度、盐度、深度、浊度以及叶绿素、溶解氧、硝酸盐含量,数据总量约为56gb。目前,已累计获得数月的监测数据,为渤海海峡大时间尺度的水质特征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数据。
项目组于去年8月、10月和今年5月,对系统开展了三次维护工作,主要包括:更换故障传感器、清理框架及舱体上的附着海生物以及生态传感器定标。海上的情况复杂多变,项目负责人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划分工作组并指定一名组长,明确每个人的分工。蓬莱海域属于典型的半日潮,维护工作尽量选择在约2个小时的平潮期,多个工作组需协同作业,包括船只定位、节点打捞、传感器拆卸、框架及舱体清理等,每次均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维护工作。
目前,项目任务指标已基本完成,计划11月份完成验收工作。对项目取得的成绩和取得的经验做下总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水下节点为中心自主研发,完成水下供电、控制、通信和数据采集,为开展海底观测网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夏天海洋生物附着非常严重,影响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和摄像机镜头,应探讨更好的防生物附着措施。(3)近海渔民活动频繁,水下电缆被渔民拽坏,节点被渔民拉翻,造成设备故障,如何保障设备安全需要考虑。(4)水下设备在运行过程中也发生了一些供电和传感器外壳腐蚀的问题,在这方面也有待进一步研究。(5)传感器布放在海底,底部海水比较浑浊,一些监测传感器特别是光学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性也应重点考虑。(战略室 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