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10月10日-12日,2018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在厦门举行。年会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学会联合主办,厦门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和中国海洋学会极地科学分会承办,来自92家机构的500余位代表参会,口头交流报告171个。中国海洋学会陈连增理事长、厦门大学韩家淮副校长、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杨惠根主任做了大会讲话,自然资源部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秦为稼、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潘蔚琳教授、日本国立极地研究所所长takuji nakamura先生、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陈立奇研究员和厦门大学李忠平研究员做特邀报告。
极地是关系国家利益的“战略新疆域”。近几年,极地工作又取得了许多新的重要进展。我国成功实施了第34次南极考察,完成了阿蒙森海综合调查。顺利实施了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首次成功布放了“无人冰站系统”、水下滑翔机等一批自主研发装备。中心作为海洋技术支撑单位,积极参与极地事宜,作为单位会员申请加入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极地分会,并派员参加了2018中国极地科学学术年会。年会上多位专家对极地观监测技术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解释了雪龙探极的目的意义,面对目前我国极地科考面临的极地科考站不足,业务化运行的海洋站不足,argo浮标及资料不足和冰川监测资料不足等极区“四不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给我中心在极地技术发展方向和支撑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同时,年会上专家的发言还提及了极地新能源领域开展的工作和近期工作计划,北极海洋酸化问题和应对策略,极地冰浮标技术研发和应用等我中心业务相关的技术领域,希望中心从事极地相关工作者集思广益,在现有极地科考装备基础上发展创新,发挥中心观监测技术优势,为极地科考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为科学认知极地、科学利用和保护极地做出更大的贡献。(业务处 倪晨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