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小:
根据《2018年全国海洋预报减灾工作方案》任务安排,中心承担了“大洋航线志愿船观测”任务,于今年8月18日搭载科考船在南海北部海域开展了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业务化试应用工作,近期经受了台风“山竹”考验,运行状态良好,期间测得最大风速40.3m/s、最低气压972hpa,与mf14003大浮标观测数据高度吻合,台风期间观测数据已同步报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本次观测运行结果客观反映了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的变化过程,充分证实了浮标较强的生存能力以及在极端海况下的准确观测能力。
浮标在恶劣海况下具有较强的生存能力
为验证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恶劣海况下的生存能力,在充分考虑南海季风变换和海洋环流作用的情况下,8月18日将1枚浮标布放于南海北部、吕宋海峡口附近,以捕获经吕宋海峡传播的台风。
浮标在运行期间准确捕获到两个台风,一是9月7日生成于热带太平洋的超强台风“山竹”;二是9月10日生成于吕宋海峡附近的“百里嘉”,为两个台风先后经过同一海域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观测数据。对于超强台风“山竹”,浮标成功且准确获取了其进入南海前、中、后对南海北部造成的影响,捕获了风速从5m/s持续增大到40.3m/s(13级)并一直维持35m/s(12级)量级整个过程中,浮标在位工作状态良好,充分证实了浮标具备超恶劣海况下的生存能力。
超强台风“山竹”路径和浮标漂流路径
台风“山竹”期间浮标观测数据准确可靠。
浮标捕获到了超强台风“山竹”对海洋和大气的影响,获取了风速、风向、气压、气温、水温、海表面流速等数据,经分析数据符合台风与海洋相互作用的理论认知。
mf14003大浮标9月16日9时实测最大风速数据为33.9m/s,流速为1.71m/s;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在相近时刻风速观测平均值为31.9m/s,流速为1.5m/s,两者吻合度和一致性高。基于浮标已经开展过的国际keo浮标比测,本次观测充分证明了浮标在极端海况下的准确观测能力。
“山竹”期间气压、风速、海表面温度和气温呈现同样的变化趋势
浮标具备业务化观测能力
2018年5月,2枚漂流式海气界面浮标完成与国际标准锚系浮标(keo浮标)的比测试验,比测结果高度一致,2枚浮标的观测一致性高,充分验证了浮标海气界面关键气象水文数据的科学、准确获取能力;至今,浮标已经历2个热带气旋过程,1个超级台风(“山竹”)过程,稳定、可靠和准确的观测能力充分验证了浮标恶劣海况下的生存能力,以及在恶劣海况下的准确观测能力。科学准确的观测和较强的海上生存能力表明浮标具备了业务化观测能力。(海保室)